文章摘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一次的佳节,让我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是一种享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一次的佳节,让我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是一种享受。
新春开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部分地区可能更早),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物资匮乏的年代里,人们贴春联的积极性反而更盛。农村的老房子,人们大多会把院子里东、西、正房所有的门窗和所有的物件儿都贴上喜庆的春联,需要花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屋里的房梁、隔扇和大门外别人家的后墙上,年年都一样,前者贴“抬头见喜”,后者贴“出门见喜”。接着,鸡窝和羊圈上贴“六畜兴旺”,水井和树干上贴“春光无限”,院墙上,是“紫气东来”和“吉庆有余”,就连倒垃圾的手推车,也要贴上一联,或“除旧迎新”,或“四季平安”。
那时,所有的春联,大都是现写现贴;铺一卷崭新的红纸,研一盒黑亮的墨水,遒劲的笔力,把一年的希望和期待,全概括在了长长方方的红纸上。每天出出进进的那扇门,头上是“吉星高照”,两边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平常人家的平常日子,能过的安安稳稳,顺顺当当,且小有进步,便足矣。
现如今,家家户户的门前也总是简单的贴一副对联,请一张“福”字。传统文化在继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永远不会变。时代怎样变迁,“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也不会改变,“学厨师好就业就去山东新东方”也是新时代人们认可的理念。
大年二十九,请暂且推掉外面的聚会,安静下来,陪家人贴春联,贴福字。一家人的互动,共同的参与,更能提升家人间的亲密度,共度吉祥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