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序言:在众多传统节日里,中国人总觉得春节与吃联系得紧。许是因为天冷,懒得动弹,吃上暖暖的一锅汤才是团圆的温馨;或是因为辛苦了一年,短短的几天假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只有吃得好才算对得起自己。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人们似乎还是习惯以“爱”为······
序言:在众多传统节日里,中国人总觉得春节与吃联系得紧。许是因为天冷,懒得动弹,吃上暖暖的一锅汤才是团圆的温馨;或是因为辛苦了一年,短短的几天假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只有吃得好才算对得起自己。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人们似乎还是习惯以“爱”为食材制成一道道美食去抚慰一个个漂泊的心灵……山东新东方烹饪学院美食小编为各位看客准备了《舌尖上的年味》系列,大家可以在美好的日子里,通过文字和图片,细细体会中国人“年”的味道……
正月十三还在过年,那么正月十三习俗有哪些呢?正月十三习俗多,有上灯、吃汤圆、祭祀关公等习俗。下面山东新东方小编为你一一盘点正月十三的民间习俗。
灯头生日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滚龙灯
繁昌荻港镇春节玩滚龙的习俗已传承了一百多年,一般为期四天。每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试灯这天傍晚,六条老龙和多条滚龙首次上街。华灯初放时,龙灯开始上下穿行,四处盘旋飞舞。街道两侧,家家悬灯,各家各户焚香放炮。接着,滚龙、花蓝、故事灯、走马灯、鱼灯、狮子灯、兔子灯、蝴蝶灯、金瓜灯都上了街。这时路上各色龙灯川流不息,各样彩灯闪烁辉煌,一直要闹到三更以后,方才收灯,次日再接着玩灯,直到十六日圆灯。
扎彩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谣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也就是说,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
祭祀关公
在西安长安区农村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年正月十三这天,要祭祀关公。而祭祀关公所用的一种叫“添碟子”的贡品您见过吗?一粒粒饱满的大黄豆被排成一溜溜屋檐,各种彩色的豆子、瓜子、桃仁被竹棍嵌接,一层层码在由几个碟子驾起来的造型上,后形成了一座座精巧的亭台楼阁,这就是长安区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添碟子”。
做“圣虫”
“不过十五未出年门。”正月十三,在即墨农村有制作“圣虫”的习俗,这一天,村里的妇女们三五家凑在一起,一起和面、裁剪、雕刻、蒸煮,作春节的后一“忙”,迎接元宵节,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圣虫”便在这些扛得锄头摸得铁锨的巧手下出炉。
祭海
农历正月十三,相传这一天是海龙王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渔民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祈盼全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按照传统习俗,供桌上早已摆好了祭品,有猪头、鲤鱼、大馒头等。供桌前,人们焚香化纸,纷纷朝向大海行叩拜礼,震耳的鞭炮声响彻天地,璀璨的烟花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放海灯
正月十三放海灯,是我国渔民的传统习俗,据庄河民间传说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在南方有的地区还有七月十五和三月二十三的不同说法。当地渔民和村民沿袭着传统习俗,在岸上摆设祭品,点燃烟花爆竹,把制作精美写满祝福的船灯放入大海,祈求一帆风顺幸福平安。
山东新东方烹饪学院推荐正月十三美食:糖醋里脊
材料:
主料:猪里脊肉1条
辅料:蕃茄酱2勺、淀粉1勺、醋1勺、糖1勺、白芝麻适量、食盐2克、胡椒粉3克、姜2片、鸡蛋清少许、花生油适量、水淀粉小半碗
做法:
1、里脊肉切丝;
2、放盐、胡椒粉、姜丝、蛋清腌15分钟;
3、夹去姜丝,放在大盘里,边撒淀粉边抓匀,直到所有的肉丝都沾上淀粉,相互不粘连;
4、抖去多余的淀粉,放油锅炸至表面微黄;
5、沥出;
6、再复炸一遍;
7、锅里留少量底油,倒入蕃茄酱,加少量糖和醋炒出小泡,倒入小半碗水淀粉,熬至汤汁浓稠;
8、倒入炸好的里脊肉翻拌均匀;
9、撒上熟的白芝麻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