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东方烹饪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校新闻 > 行业新闻 > 山东新东方关注:饮食文化专家谈中国烹饪的申遗问题

山东新东方关注:饮食文化专家谈中国烹饪的申遗问题

来源: 编辑: 时间:2011-10 点击:
文章摘要:一、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认定? 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都······

一、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认定?
   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都是政府作为,并且有相关的国际条约和本国的法律作为指导,我国也是如此。但是由于这些文化遗产广泛涉及各种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虽然可以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却永远无法找到无所不知的“百科式”的专家或“万能博士”做统一认定。例如,饮食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显得异常凌乱,这完全是研究不够,特别是在相关学科和行业内的研究不够所造成的。
二、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难道仅仅是传统手工技艺?
   在已公布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有关饮食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分在第Ⅷ类,即传统手工技艺中,与陶瓷砖瓦、纺织衣着、金属工艺、文房四宝和多种日用杂品的制作技艺放在一起,完全忽视了饮食文化的核心价值,比历史上归入农家还要倒退。形成今日局面的原因在于没有广泛吸收饮食文化学界和相关行业的不同意见,更没有进行必要的讨论研究,一个“嘴巴”论便把由13亿人民创造和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饮食文化遗产,概括成一类和日用杂品制作平起平坐的手工技艺,显得异常零碎。
三、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类型
   从整体上看,对食事项目的管理,长期以来分属于农业(食物原料的生产)、工业(食品工程和科学)、商业(餐饮服务)三大类行政机关。鉴于农业方面的文化遗产目前未加考虑,而工业部门管理的传统食品工艺和商业部门管理的餐饮服务两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已进入名录,第一批名录中的相关9项,主要是酒和醋,而且是以特殊企业为主体的;第二批名录中的相关30项,属于食品的有17项,属于餐饮的为13项,这一批名录的较大进步是对酒和茶作了归类处理,便于以后以扩展的名义使它完善;第三批名录中的相关项目仅有5个,除白茶外,其他4项均属于餐饮业,可笑的是在这批中还有像“直隶官府菜”这样的假玩意儿。这也说明学界的质疑之声并非无事生非。
   依笔者所见,如果一开始就把饮食类单独列成一类,上述乱象不会发生,不得已求其次,就像第二批名录对酒、茶进行规范那样,也可以减少乱象。为此笔者提出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归类意见是:
   1.食品工艺:酒、茶、发酵调料和食品(醋、酱、酱油、豆豉、腐乳等)、腌渍和熏腊制品(酱菜、榨菜、火腿等)、传统中式糕点、制盐。
   2.中国烹饪:中国烹饪基本技术要素、红案工艺(菜肴制作的烹调工艺)、白案工艺(面食制作的面点工艺)、非酒非菜饮品(如凉茶)、宴会设计。不言而喻,以上各项遗产均指对其制作技艺的保护。
   鉴于“药膳”类目已列入中医,许多饮食民俗已分别列入民间传说、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民俗类目之中,也可以不作变动。
四、关于程序问题
   毕兹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说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必须是在本国名录中已有的项目,目前“中国烹饪”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尚且无解”,那又如何申报世界遗产呢?
   笔者以为这是一实质性问题,这种程序性缺陷产生的原因已如前述,现在如何补救?笔者以为较好的办法就是按上述分类重新整理有关饮食类的非遗名录,如果这样做有损名录的严肃性,可不得已求其次,就是对已有项目进行补救性的规范,就像在酒和茶类项目整理中已经做的那样,并且将“中国烹饪”或“中国烹饪技艺”正式列入名录。况且文化部已经提出,对保护不力的项目要启动退出机制,那么对于“伪遗产”更应撤销,这样利用空出来的号码予以填补。这样做看上去虽然仍显凌乱,但总比不调整为好。至于毕兹先生关心的已批准项目的“名分”问题,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需要指出:所谓的几大菜系,完全是自找的麻烦,如果继续纠缠在这些虚拟的概念中,目前的乱象只会越来越重,后只能按冯骥才先生的办法,即“严加控制”。那样做终将影响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中外的饮食文化交流。事实上“菜系”的混乱在当前餐饮行业中已经产生,目前已很难找“正宗”的“×系”的菜馆,前十几年粤菜的“生猛海鲜”和近几年川菜的“麻辣”风格在各地生根,并冲击各大“菜系”,这究竟是中国餐饮行业的新气象还是灾难?值得大家研究讨论。
五、中国烹饪技艺传承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终目的是为了使相关技艺得以长久传承,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传承方式和人才的培养。对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生产和消费是较好的传承方式(这一点很像毕兹先生的“嘴巴”论),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涉及文化学者们诟病的“商业行为”。笔者以为:只要中华饮食文明的“文象”能够留存,“文脉”得以延续,“商业行为”也并非十恶不赦。进一步说,以“中国烹饪”的名目申遗,着重点在于技艺,客观上抑制了过度的“商业行为”。相反,一个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要依赖政府行为,花纳税人的钱无休止地扶持,那整个社会是承受不起的。
   关于人才培养问题。发端于上世纪30年代的近代食品科学教育,在目前的中国已有相当规模,培养了基本上能够满足中国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其中也有些人专门致力于传统食品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酒、茶、发酵食品等领域起骨干作用,可以说这方面的遗产传承已经不成问题。至于餐饮行业,由于上世纪对城市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原来的师徒传承方式已经不是厨艺人才培养的主体方法。1959年,北京二商局技工学校烹饪专业招生标志着近代教育模式成了中国厨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1983年江苏商业专科学校中国烹饪系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厨艺人才培养提高到高等教育层次,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把“大专”层次提高到“本科”,硕士生的培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国设有高等烹饪类专业的高等学校可能已近百所(仅江苏就有5所)。这些学校的烹饪教师,是当代中国厨艺传承的骨干力量,他们有文化懂科学,知道如何准确地整理中国烹饪文化遗产,对目前仍然在世的老厨师们掌握的“绝活”,这些烹饪教师应能全部掌握、传承并发扬光大。可是,这部分技术力量,并不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执事部门所重视,这是笔者很不以为然的。
   当前,这场有关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问题的讨论刚刚开始,笔者吁请有兴趣、有研究的各界人士踊跃参加,使得我们这份涉及13亿人口、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宝贵遗产健康有序地传承下去,并且走向世界。倘若能通过孔子学院之类机构传向全球,则将对中华文化的弘扬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如果这场讨论能够在本世纪之初开始,则目前的乱象可以完全避免。事实证明,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该是解决问题的较好方法。

 

 

 

 

 

 

 

本文网址: http://www.xdfpr.cn/xingyexinwen/530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升学专业
24人正在咨询 形象设计专业
28人正在咨询 多媒体制作专业
24人正在咨询 幼儿教育专业
29人正在咨询 电子商务专业
21人正在咨询 护理专业
21人正在咨询 中式烹调专业
29人正在咨询 西式烹调专业
31人正在咨询 中西式面点专业
29人正在咨询 饭店(酒店)服务
34人正在咨询 旅游服务与管理
就业专业
32人正在咨询 时尚西点专业
33人正在咨询 菁英西点专业
27人正在咨询 金典总厨专业
29人正在咨询 金鼎大厨专业
25人正在咨询 西餐主厨专业
24人正在咨询 经典西点专业
17人正在咨询 大厨精英专业
19人正在咨询 行政总厨研修班
21人正在咨询 厨王传承班
26人正在咨询 西点店长班